2023年3月29日星期三

“雙相障礙日”重新解讀梵高:被“誤診”的天才?

本文字數約:5273 字

閱讀時間約:7 分鐘

本文章節:

01、很多人不知道的梵高成長經歷

02、他的躁狂/輕躁狂,其實是一種"工作成癮"

03、梵高極可能被誤診,雙相障礙也絕不是"天才病"

從2015年起,每年的3月30日是"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"。隨著被診斷為雙相障礙的青少年群體越來越多,這個日子也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了解,尤其是我們公眾號的讀者。

而且很多人還知道,之所以把這個日子定在3月30日,是因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雙相障礙患者——梵高,他的生日就是這一天。梵高極高的藝術成就和他瘋狂的行為一樣有名,很多人用"天才在左,瘋子在右"來形容他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
也正因如此,很多人認為雙相障礙是一種"天才病",是像梵高一樣才華橫溢的人才會有。不少青少年甚至認為得了這種病反而證明自己非同凡響,因此拒絕就醫,一再耽誤治療時機。

作為一個有19年臨床診療經驗,尤其專攻青少年雙相障礙方向的精神心理醫生,我可以非常確定地說,雙相障礙真的不是"天才病",而是一種對患者、家庭損害重大的疾病。

而且,考慮到臨床中對雙相障礙的診斷常有爭議,甚至有誤診現象,我最近認真查閱了梵高的經歷和他被診斷的依據(他是死後被認為患有雙相障礙的)。我發現,梵高得的極有可能不是真正典型的雙相障礙,而是抑鬱症並伴有其他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,也就是說,世界精神醫學界對於梵高的診斷極有可能是誤診。如果真的是這樣,"天才病"這個由頭本來就是有問題的。

01、很多人不知道的梵高成長經歷

梵高舉世聞名,他的代表《向日葵》、《星月夜》幾乎無人不知。可是,很多人只知道他一生中命途多舛,卻從沒仔細了解過他的成長背景和成長經歷。

梵高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,他是老大,下面有2個弟弟和3個妹妹。其實他本來還有個雙胞胎哥哥,只是哥哥一出生就夭折了,梵高的生日就是哥哥的忌日。

一對雙胞胎只存活了一個,很多父母可能會把這個孩子視如珍寶。但有資料顯示,梵高的媽媽並不這麼認為,她不喜歡梵高,認為他的出生不吉利,對他很冷漠,梵高從小並沒感受到多少母愛的溫暖。

梵高從小性格孤僻,不善與人交往,這不是天生的,也不是"天才"的徵兆,而是與媽媽對待他的不良態度有很大關係。

6歲時,梵高進入了公立學校讀書。可是這所學校環境混亂、風氣不正,梵高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奇怪了,而且才讀了2年就退學回家。他在學校里肯定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難。

又過了3年,11歲的梵高離開家裡,入讀一所寄宿學校,讀了兩年再次轉學,學校離家更遠了,他只能寄宿在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家中。

如果換成今天的學制,梵高大概小學五年級就離開家裡了,寄人籬下,他非常缺乏家人的陪伴和照料,可想而知內心有多孤獨。

第二次轉校後,梵高也沒能堅持多久,他16歲時再次輟學,輾轉於海牙、倫敦、巴黎各地,最後是叔叔給了他第一份工作,在海牙的一家畫廊當學徒。在這個時候,梵高的性格已經顯得喜怒無常,最後他離開了這家公司。

他還當過老師、助理牧師、書店職員,他想考神學院,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,做過傳教士。但他的每一次努力似乎都沒有成果,不是離職,就是被踢出教會。

正是因為嘗試多個職業但失敗,梵高才從此走上了繪畫創作的道路。只不過,在他活著的時候,世人並不特別欣賞他的畫作,他生前只賣出過一張畫,這是後世人對他感到莫大惋惜的原因之一。

除了求學、求職道路不順利以外,梵高與家人的關係、情感經歷也非常波折。他一度愛上了自己的表姐,勇敢表達後,不但遭到表姐拒絕,還在整個家族掀起軒然大波。家人指責他,他與父親發生了激烈爭吵,甚至要斷絕父子關係。

後來,他與一名比自己年長10歲的女性相戀,但雙方家人強烈反對,梵高再次跟父親發生激烈爭吵。更嚴重的是,父親在劇烈衝突中突發心髒病,很快就去世了。梵高的妹妹曾指責是梵高害死了父親。

在這時,梵高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精神心理症狀了,他經常悲觀消極,終日不想說話。但他有時又情緒劇烈波動,容易發脾氣、酗酒,跟室友發生劇烈衝突,甚至嚴重自殘,割下了自己的半個左耳。這個瘋狂的行為跟他本人一樣有名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
梵高對自己的病態有所意識,他曾主動要求住到修道院,還接受過精神病院醫生的治療。

幸好,梵高並不完全是孤獨的。他的弟弟提奧一直給予他幫助和經濟資助,支持他自由地創作,這是梵高得到的、為數不多的溫暖和親情。但他也一直對弟弟感到愧疚,認為自己是家人的累贅,一無是處。

因為熱愛繪畫,他的世界也不只有低沉和陰鬱。不少記錄顯示,在他開始全職繪畫時,以及後來接受精神科治療後,他的低沉情緒似乎有所好轉,他每天精力充沛地繪畫,睡眠時間很少,他有大量作品就是在這種瘋狂作畫的過程中誕生的。

1890年,37歲的梵高在麥田間散步時,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生命。

02、他的躁狂/輕躁狂,其實是一種"工作成癮"

上面提及,梵高活著的時候,曾經接受過精神病院醫生的治療,但當年的治療方案和診斷,現在已經很難考究了。

他之所以"被診斷"雙相障礙,是後世的精神科專家基於他生前的行為、症狀的分析。也就是說,後來的精神科專家認為梵高曾有抑鬱發作和躁狂/輕躁狂發作,符合雙相障礙的診斷標準,這是一個回顧性的診斷。

應該說,梵高有抑鬱發作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他消極低沉,自殘自殺,這是典型的抑鬱症狀。

他在原生家庭、求學求職、人際關係和感情經歷中都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。他後來變得暴躁易怒、頻頻跟人發生衝突、酗酒,這背後的根源都是疊加性心理創傷。

但是,判斷他有躁狂/輕躁狂發作的依據是什麼?

資料顯示,因為梵高曾有過精力旺盛、睡眠減少的時期,瘋狂地繪畫,創作效率極高,有專家稱之為病態的創作狂熱,認為這是躁狂/輕躁狂的表現。而且,他這個狀態之後往往會出現抑鬱和極度疲勞。

如果按照很多精神科大夫的觀點,梵高患病後愛發脾氣,情緒劇烈波動,曾經與父親、朋友發生劇烈爭吵,這也有可能被視為躁狂/輕躁狂發作。不過他的診斷依據資料裡,對這一點倒是沒有提及。

我看到這些資料時,心裡產生了疑問:梵高廢寢忘食、瘋狂地繪畫,創作時顯得精力充沛,甚至可能顯得很高興、很興奮,這真的是躁狂/輕躁狂發作嗎?

我在多年臨床診療中也遇到過不少類似的情況,結合多年的多學科診療(MDT)經驗,我認為這極有可能不是躁狂/輕躁狂發作,而是成癮行為——工作成癮中的獨特類型,繪畫成癮。

梵高父母雖然不是畫家,但他有3個叔叔是從事藝術品生意的,家族裡也有親戚是畫家,不排除他其實從小就接受藝術熏陶。離開學校後,他到畫廊當學徒,也學習了很多藝術知識,這都為他打下了繪畫基礎。

所以,梵高並不是真的20多歲才開始學習繪畫的,他很可能早就喜歡繪畫,甚至是熱愛繪畫。在求職路上一再受打擊之後,他才決定投身到這個藝術領域中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
他創作的時候是非常投入的、忘我的,是興奮而充滿激情的。這種情緒狀態能讓他的創作效率非常高,靈感如泉湧,不把心中的世界描繪出來誓不罷休。

更關鍵的是,當他醉心於創作時,他經歷過的挫折,現實生活中的窮困潦倒,來自家人的指責、深愛之人的拒絕,這些都能通通地忘掉,哪怕只是暫時的逃避。他心裡面只有創作,沒有煩惱和痛苦,這種狀態其實是非常美妙的,足以令他難以自拔。

所以,他所謂的精神旺盛,睡眠需求少,瘋狂創作,其實很容易理解。他不是不需要睡眠和休息,不是內心狂妄自大,他只是不願意停下來,也無法控制自己停下來,不停地透支自己的精力、體力和亢奮的情緒。

當他的身心終於支撐不住了,或者靈感和創作告一段落時,他才能被迫停下來。由於之前的體力和精神被透支,他自然會非常疲憊。

而且,當停下創作後,過去痛苦的記憶,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又全部浮現了。看著完成的畫作,他會想到自己的畫仍然賣不出去,仍然只能靠弟弟接濟生活。而弟弟後來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難,身體健康堪憂,他對弟弟無比愧疚,對未來無比絕望,一下子又打回原型,抑鬱發作了。

從某個程度上來說,繪畫和酗酒都是梵高逃避現實、釋放心理壓力的手段。只不過酗酒是物質成癮,在生理上麻痺他的意識,而繪畫是行為成癮,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尋找片刻的精神慰藉。

而且繪畫也是他的工作和職業,所以也可以看做是工作成癮。有可能正因為梵高是在職業上乾勁十足,看起來積極上進,而不是沉迷於其它消遣娛樂,所以更容易被認為是躁狂/輕躁狂發作。

我們在臨床中也遇到過類似的抑鬱症患者,只不過他們不是繪畫成癮,而是騎車成癮、購物成癮、遊戲成癮,甚至有個別患者有病理性學習成癮。他們一方面有嚴重的抑鬱症狀,一方面又有行為成癮,總是忍不住去做,一旦能從事就興奮不已,無法理性停止,一停下來就焦慮、煩躁或抑鬱。

有的患者則是抑鬱症合併藥物濫用,甚至是毒品成癮。比如我們分享過的患者曉茜,她出國留學時出現了嚴重的抑鬱症狀,情緒低沉,有時也煩躁易怒。但她吸食大麻、K粉、甚至是吸"笑氣"時十分興奮。

以上這種表現,顯然都不是真正的躁狂/輕躁狂發作。

還有一點,我們在對雙相障礙的深度臨床心理干預中還發現,真正典型的躁狂/輕躁狂發作時,患者內心是狂妄自大、自命不凡的,這源於他們成長經歷中接受過過度誇獎,有過病理性的正性情緒體驗,被別人誇獎時感到興奮、飄飄然。

但縱觀梵高的一生,我們找不到這種經歷,他幾乎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不滿和指責下,上學經常轉學,求職多次失敗,戀愛受挫,連畫作也賣不出去。在導致他患病的心理根源中,疊加性心理創傷佔了絕大部分,他何來狂妄自大的心理依據?

另外,還有學者認為梵高有邊緣型人格障礙,因為他對"被人拋棄"有強烈的恐懼、有不穩定的自我形象,且衝動。

不過,我認為梵高雖然有這些症狀,但沒有達到人格障礙的地步。

人格障礙的核心特徵之一是缺乏同理心,自我反省能力,行為遠遠超出社會底線,梵高沒有這些特徵。他割下耳朵的行為雖然駭人聽聞,但這屬於大量創傷被激活時的自殘行為,而不是突破社會底線。

相反,他創作時是激情澎湃的,需要情感充沛,對所畫事物有很強的共情能力,才能畫出如此富有感染力的畫作。

所以,從結合精神醫學、科學心理學的多學科診療(MDT)角度,如果由我對梵高的種種症狀和精神心理狀態進行回顧性診斷,我認為他罹患的是抑鬱症伴激越狀態(容易暴躁易怒),工作成癮(指藝術創作),酒依賴,還有偏執型人格改變邊緣型人格改變,求學時還有學習障礙

03、梵高極可能被誤診,雙相障礙也絕不是"天才病"

梵高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,但他深陷精神障礙、行為顯得特別瘋狂時,創作的數量和水平也達到了高峰,得到後世極高的評價。

所以很多人認為他是天才,並認為正因為他是雙相障礙患者,思維和情緒不受世俗標準的約束,才能創作出風格如此狂野奔放、風格奇特的畫作。雙相障礙是"天才病"的認知誤區由此而來。

但經過上面分析,梵高罹患的極有可能根本就不是雙相障礙,那"天才病"這一說自然就不存在了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
就算是真正典型的雙相障礙患者,我在臨床見過很多,他們也往往不是天才。

他們在成長經歷中的某些階段、某些方面表現優秀,得到外界過度的誇獎,他們內心興奮,也逐漸在取得一定成績時忍不住自我誇獎。這是他們出現典型躁狂/輕躁狂發作的心理根源。

雖然在躁狂/輕躁狂發作時,他們確實精力充沛,對學習、生活、工作充滿熱情,效率較高,也很可能因此取得一些成績和進步。但在整體上,他們內心是自負的,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,對困難和挫折的估計不足。

所以,很快,當他們面臨現實的困難和挫折時,內心難以接受,情緒急轉直下,出現重度抑鬱發作,並認為自己當初的盲目自信愚蠢至極,極力自我否定。

所以,真正典型的雙相障礙患者如果沒有走向康復,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往往是一團糟,縱使有所才華和抱負,也難以施展,非常痛苦。

希望廣大家長、患者,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要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。雙相障礙真的不是"天才病",我們不需因為患病而羞恥、恐懼,但也不能認為這說明自己是"天才"而拒絕就醫。

我們只有正視疾病和問題的根源,及時緩解症狀,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路線,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,發光發熱,實現人生目標。

更加希望廣大患者不要以梵高為榜樣,輕易了結自己的生命。在這裡不說"珍惜生命""為了父母和家人"等等心靈雞湯的話,就說實在的。有資料顯示,梵高去世十幾年後,他的作品開始越來越被人重視。那如果梵高當時能繼續活下去,他很有可能會等到被世人認可、盛讚的一天,也終能實現藝術目標,並換來現實和經濟上的回報。

當然,對於梵高來說,當他重度抑鬱發作時,他陷入了災難化思維,自殺的念頭非常強烈,這不是他能理性自控的。他身邊又缺乏陪護的家人和朋友。

如果梵高能穿越到現在,如果通過深度心理干預,他的主要心理創傷能得到高效修復,人格改變得以糾正,酗酒、自殘行為得以消除,再加上深入的家庭治療,他的家人更能理解、支持他的話,他完全可以走向康復。

他的人際關係將會大大改善,還有望收穫美滿的愛情。他的藝術天賦和才華不會因為疾病痊癒而消失,相反,他的"敏感"將變成"敏銳",創造更豐富的、更鼓舞人心的藝術瑰寶。

他可能仍然會廢寢忘食、耗盡精力地進行創作,結束後他雖然很疲憊,但他能收穫家人、戀人、朋友的關愛和照顧,現實中不再充滿痛苦和煩惱。稍作休息後,他能繼續發揮創作的靈感。他不但能成為天才,而且是幸福的天才。

可惜,一切只是如果,這位天才的人生結局已經是不能改變的悲劇。但青少年患者們不同,你們的人生仍充滿機會和改變,你們仍能選擇積極面對問題、不斷提升、走向康復,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!

在3月30日這個日子,我們可以紀念梵高,可以深入了解雙相障礙這個疾病,但我們更要看清雙相障礙的真相,增強康復信心,學習對康復有利的知識,不要重演故人的悲劇!

#著名畫家梵高,為什麼割掉自己一隻耳朵# #世界雙相障礙日,你真的了解它嗎# #精神心理#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太離譜了!留學生在中國課堂展示南沙群島是「越南」領土!

最近,一名留學生在中國的課堂上展示了一張地圖,聲稱 南沙群島 是 越南 的領土。 事件在網路媒體上引起了不少評論,網友紛紛表達憤怒和不滿。 起因是該留學生在課堂展示過程中,將南沙群島和 西沙群島 標註為越南領土。 該行為立即引發了在場學生和教師的強烈反應,並迅速傳到網路上,引...